沒有一個中國孩子,敢嘲笑咱媽的“過年專用”爆炸頭
2023-01-28 20:00:37
來源: Vista看天下
這兩年最能讓我感受到年味兒的,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年裝飾,也不是在半夜“放一炮就跑”的膽大路人,而是朋友圈的Tony。
【資料圖】
甭管平常塑造的是多么精致美、小資風的店鋪形象,發的是哪位美女的羊毛卷、法式燙,用的是Wendy還是Lisa的頭像。
到了這幾天還開業的,都得變身“大媽卷”專門店。
如果到了年根兒,某天家里較為年長的女性們突然結伴消失七八個小時杳無音信。
別慌,就像廣大年輕人深夜開黑一樣,媽媽們只不過是組團刷夜燙了個頭。
為此舍棄午飯晚飯、年貨大掃除,扔下幾家人嗷嗷待哺都是小意思。
過年沒燙到頭,一年到頭白過。
過年燙頭,是中老年婦女對春節最后的尊重。
01
“我媽燙頭,我遭殃”
千萬別小瞧阿姨們在燙發這件事兒上的堅持。
挺著腰板一坐三四個小時不是難題,頭發被夾著卷著頭皮發酸也是小事一樁,而且就得指名小區樓下劉阿姨60塊一次的全包燙染。
踏進街口的理發小店,卷好了頭發、帶著加熱帽的阿姨們早已圍坐一圈,湊兩桌麻將綽綽有余。
@春予人
她們對這樣的店面,總有種誠摯的信仰:
華麗的發型,往往只用得上最樸素的剪發小店。
@白桃氣泡水
卷筒越彩,皮筋越多,造型越狠。
@趙吃藕
畢竟這幾天中老年婦女們湊在一起,攀比的第一輪還談不到下一代的婚姻和工作。誰燙了個好頭、誰用更少的錢燙了個好頭,才是重中之重。
這是一位中老年婦女一年到頭眼光、判斷力、生活狀態、健康狀況、持家之道的絕對展現。
不過,如果看到媽媽打開類似“50+的女人瞧這9款‘小卷’,顯年輕很洋氣”的貼子并蠢蠢欲動時,勸你最好警惕起來。
因為即將向你走來的,不光是一款風靡全國中老年婦女頭頂的爆炸頭,還有無數難以想象的drama情節。
朋友小馮每到年關,都會突然甩給我一張離奇的爆炸頭照片,并附上三條60秒長的哀嚎,像扔一枚定時炸彈。
不用多問,一定是阿姨又在過年前燙了爆炸頭。
大概小馮媽媽每年在理發店,都像韓紅老師在《中國夢之聲》里一樣大手一揮:“直接給我一個把全世界都滅掉的爆炸頭!”
要不然都燙不出這么翻天覆地、回天無力的發型。
而小馮和爸爸的演技大戰也要就此拉開帷幕。
“成功”“顯年輕”“相當時髦”“看著頭發特多”“比二姨燙得好看”……
最近只要見了小馮媽媽,倆人必然要一邊做驚嘆狀,一邊捧上這幾個詞。生怕誰嘴慢了詞窮,收到威風凜凜的一記斜眼。
直到小馮媽媽深感錢花得值,轉頭和親友炫耀,才能放下緊張的精神頭。
當然,也有演技繃不住的。
燙了頭回家之后,嚯,哪邊是人哪邊是狗,根本分不清楚。
左邊是雪納瑞的后腦勺,右邊是剛燙完的頭
被磨煉多年的爸爸默不作聲,過年才回家一次的小趙快人快語:
“咱家狗怎么蹲你腦袋上了?”
話音沒落,被媽媽揣著棉拖鞋連追了三個屋不帶喘氣。
他逃,她追,作為常年坐辦公室的打工人,他自然插翅難飛。
如果說在家全憑演技、在外還要鍛煉眼力。
過年回家,“單身狗”Eric面臨的最大挑戰從來不是被催婚。
而是到了飯點,怎樣在廣場舞大軍的五六十個爆炸頭老太太里,精準定位他那緊跟燙發潮流的媽。
有時候帶老媽到銀行取兩筆現金包紅包,轉頭一看:
爆炸頭紫羽絨服,足力健黑運動褲,安能辨誰是咱媽。
尤其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,卻發現六個姨都燙了同款小卷,有的是彩色加強版,有的是黑色經典款。
如何精準叫出每一個人的稱呼,讓當代本就罹患認親戚困難癥的年輕人膽戰心驚。
當然,也不乏陪媽媽燙頭,最后也被拽上理發椅、換上同款發型的年輕人。
但是60塊的小區理發店,如何能拯救20歲的年輕靈魂。
@蠻蠻
“我媽燙頭了還是我媽,我卻燙出了外婆的感覺?!?/p>
媽媽們對于過年燙小卷的執著,完全不亞于年輕人考公考編,堪比過年往大門口貼春聯。
沒有爆竹的春節是不完整的,沒有爆炸頭更是。
02
別嫌土,
是媽媽們的時髦C位
從東北博主的vlog鏡頭,到韓劇里圍桌而坐的一家三口,都少不了“媽媽輩”的一款泡面頭。
老年旅游團打卡照里,墨鏡和絲巾的加持之下,你很難在一模一樣的卷卷里找到自己的親媽。
最近刷各地博主的逛早市視頻,短發小卷造型已經儼然從東北向西南而下,有蔓延到全國各地的趨勢。
但是千萬別因為短發和小卷的搭配不符合大多數年輕人的審美,就當著媽媽們的面說“土”。
這類搭配流行的時間比年輕人的歲數還久,在媽媽們那一輩,可是潮流女孩必備款。
燙發最早傳入中國,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上海。
當時的女性由于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,普遍留著齊耳短發。燙發技術引入后,短發燙發自然就成了女性中的潮流發型。
而且燙小卷維持弧度的時間更久,如果手頭不寬裕,自然是卷得時間越長越劃算。
1926年3月21日《申報》,《上海女子剪發店之調查》
到了1928年,燙發已經成為全上海的風尚,和“時髦”“潮流”“現代”等詞畫上了等號。
再加上電影業的發展,漂亮的女影星們一頭短卷發的造型風靡全國,成了全國女性追捧的時尚icon。
女星周旋拍攝《新影壇》(第七期)封面
比如我外婆,自打我對她有印象開始,這位時髦老太太就執著地留著這位女影星同款發型,越老越舊的理發店,越能懂她想要什么。
直到發量不足以支撐,她才在理發師的勸說下不情不愿地換了更利落的造型。換發型的一年內,沒少聽見她獨自哀悼逝去的“女明星同款”。
新中國成立后,人民崇尚簡樸生活,幾乎告別了燙染。
據不少老人回憶,相當長一段時間,只有需要出席重大場合、參加外事演出的女性,才能憑借縣里的介紹信燙一次發。
因此,燙發在當時的普通女性心中意義非凡,是重大活動的必備款。
1978年后,女性對美的強烈渴望終于能夠更普遍地實現。
1979年,上海一家理發店內的女性顧客正在燙發。
愛美的時髦女士紛紛燙起卷發來,誰逢年過節能頂著一頭卷,就能收獲鄰里羨慕又尊敬的眼光。
在此時,燙發同樣也體現著女性對自我的發現和對個性的追求。
而我們的鄰居韓國,中老年婦女們人頭一個的爆炸頭,則更多出于長期被壓抑后的“報復性”燙染。
不僅中國人覺得中老年婦女們愛燙卷,韓國人對韓國大媽們的印象,也是小燙卷+遮陽帽+碎花松緊褲,簡直是羅文姬女士在各大搞笑劇里的形象翻版。
燙發傳入韓國本就比中國晚了十幾年,20世紀40年代初,燙發又作為西方奢靡之風的代表被嚴令禁止。
雖說頒布了禁令,但有錢有權的女性圈子依然能享受到燙發的特權,以此彰顯上流社會的財力和品位,普通人只能干看著。
正因為如此,80年代燙發成本降低后,被壓抑許久的普通韓國女性紛紛燙起小卷,這一時代的女性們也建立了難以磨滅的認知和審美。
到今天,年輕女孩們變成了中老年婦女,依然對這發型念念不忘。英語中把這種發型叫做“ajumma perm”,直譯就是“韓國大媽卷發”。
@洋物筆記 80年代的韓國女性,清一色的小卷爆炸頭
也難怪在《請回答1988》里,胡同里的三位媽媽都要燙一頭如今看來頗為經典的“大媽卷”。
所以別嘲笑媽媽和奶奶們的發型“土”,在她們的認知里,燙一個卷卷頭,比什么巴黎畫染可要時髦多了。
在全年最有意義的時間節點,燙一個能想象到的最時髦發型,這不比春晚誠意滿滿?
03
中國媽媽卷發,不光為好看
雖然在中老年婦女的心中,一頭小卷絕對算時髦,但是中國的媽媽輩,燙小卷并不只圖好看。
與此相反,小卷實在是太難燙好看了!
這兩年流行的羊毛卷大風,刮過后卻只剩下滿地“步驚云”和鋼絲球,已經充分說明“類爆炸頭”造型的低成功率和高社死率。
但爆炸頭妙就妙在它無可替代的實用性上。
燙小卷之所以還能吸引媽媽們,除了刻進DNA里的“時髦”認知,第一點就是它一錘定音式的高效。
如果觀摩過媽媽輩卷頭的場面,你會發現那些細小的卷筒、緊繃的橡皮圈、浴帽一樣的保溫頭套和密密麻麻糊上去的藥水,沒有一個是多余的步驟。
@龍貓要減肥
它首先決定了媽媽們的頭發是一步炸到位,還是每天起床都得炸一次。
一步炸到位的叫造型,每天炸一次的只能叫起床沒梳頭。
只要小卷足夠炸,甭管幾點起床、幾天沒洗頭,基礎的精致度和蓬松度還在,直接出門也沒問題。
這樣的快樂別說忙碌的媽媽們,從早六的高中生到早九的打工人,沒有一個不想體驗的。
其次,它也決定了媽媽們新的一年還是否需要花三四個小時再次“受刑”。
家中各項事宜并不是媽媽們的義務,但在今天,承包家務的仍然大都是家里的女性。
在內收拾房間、喂飽一家n口,在外跳跳廣場舞、還得買菜遛狗。如果兒女在家,還得應付每天一聲聲的喊“媽”。
媽媽們總是看起來忙得腳打后腦勺。
而旁邊的爸更像找媽的搜索引擎,負責回答“我媽在哪兒?”的終極問題。
在平時,累得夠嗆的媽媽們大概很難擠半天時間來受這份罪。只有過年的時候,她們才能理直氣壯地拋下手頭的活計,全身心地為自己美一次。
而這一點,就決定了媽媽們沒時間反復燙發。一年之內地球不爆炸,這卷兒不能塌;宇宙不重啟,發型就絕不休息。
除此之外,爆炸頭受追捧,還在于它平地起高樓式的虛假繁榮。
據我的Tony所說,小卷和短發是天生一對的絕配,長度差不多的短發才能燙出飽滿蓬松的爆炸感,想營造發量全靠它倆。
人步入中老年,少不了脫發掉發的困擾,稀疏的頭發讓人看起來沒精打采,像掙扎在溫飽線上下。
但只要頭發掉得夠均勻,別像菲利普親王的兒孫們一樣專挑一處禿,淺淺的地基上也能架起三層小別墅。
一個熱情洋溢的爆炸頭,不光讓人發量驟增,年齡立減十五,過年在親戚面前也倍兒有面子,顯得這一年過得紅紅火火,嗑著瓜子打機鋒都多了三分底氣,實在是中國“媽媽輩”“奶奶輩”的必備款。
相比之下,在日本卻很少看到中老年女性的類似造型。
不只是日本影視,連時尚雜志上的老年模特也一人一個優雅卻難打理的大卷,與中韓的畫風格格不入。
面向60多歲女性的日本時尚雜志《素敵なあの人》(寶島社)創刊號
這本質上是因為日本社會對于各年齡段女性的外貌管理要求都很高。
對于被要求“每天要在丈夫起床前化好妝”的日本婦女而言,她們不僅精于打扮,也習慣了犧牲睡眠時間整理儀容。
即使是老年女性燙發,不追求好打理和實用性,溫柔美麗才是她們的第一選擇。哪怕發量少到不得不燙小卷,也更傾向于沒那么“爆炸”的溫和款。
日本一位74歲的奶奶。
在我們對于日式審美的印象中,爆炸頭的畫風也的確格格不入。
讓豹子女士出現在《淺田家》中,不亞于把千頌伊扔進《秒速五厘米》,不僅違和,甚至像打破了次元壁。
想要既好看優雅、又不用打理、還能讓頭發三生萬物?
這種需求對于今天的美發行業來說還是有點太過超前了!
相比之下,中國媽媽們的歡慶新年小卷毛,則是身處現實需要和追求美麗的拉扯間,一屁股坐在了簡便實用的冰面上,在美觀的邊緣打了個出溜滑——
不一定提升顏值,但相比不燙頭,增益buff已然疊滿。
@趙丫丫
不僅精氣神暴漲,還顯得人有錢有閑,再叼根煙就能收下一棟樓的房租。
穿上亮堂點兒的棉襖往那一站,正經是個生活愉快、無病無災的小老太太。
正因為這樣,即使Eric每年都重復著在廣場舞大軍里找不同的痛苦,依舊舉雙手雙腳贊成媽媽的任何一項燙染決定。
畢竟當代已婚已育的中老年婦女,早就習慣了為家庭斬斷自我。
想找回年輕時那股為自己而活的心勁兒,還真得從新年燙一個不被定義的爆炸頭開始。
[責任編輯:cqsh]
網羅天下